1、一次还本付息债券的计算【财务管理】
中级财务管理
发帖
首页> 中级财务管理
【备考指导】 到期一次还本付息的债券的资本成本的计算

东北虎楼主
2011-12-21 13:47:551791514
书中介绍了分期付息债券税后资本成本的计算方法,如果是单利计息到期一次还本付息的债券应如何计算?或复利计算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应如何计算?
【解答】
(1)对于“单利计息、到期一次还本付息”的债券而言,虽然利息到期一次支付,但是,利息抵税并不是一次性的,而是分期抵税,并且每期抵税的数额相等。因此,假设税后资本成本为r,则应该这样计算:
发行价格×(1-筹资费用率)=到期支付的本利和的现值-利息抵税现值
=债券面值×(1+债券期限×票面利率)×(P/S,r,n)-利息抵税额×(P/A,r,n)
=债券面值×(1+债券期限×票面利率)×(P/S,r,n)-债券面值×票面利率×所得税率×(P/A,r,n)
假设:债券面值为1000元,平价发行,筹资费率为5%,期限为3年,票面利率为10%,单利计息,到期一次还本付息,所得税率为30%。
则:1000×(1-5%)=1000×(1+3×10%)×(P/S,r,3)-1000×10%×30%×(P/A,r,3)
(2)对于“复利计息、到期一次还本付息”的债券而言,也是分期抵税,但是由于每期利息不相等,因此每期抵税的数额不相等,只能按照复利折现的方法分别计算利息抵税的现值。假设税后资本成本为r,则应该这样计算:
发行价格×(1-筹资费用率)=到期支付的本利和的现值-利息抵税现值
=债券面值×(S/P,票面利率,n)×(P/S,r,n)-各期利息抵税现值之和
假设:债券面值为1000元,平价发行,筹资费率为5%,期限为3年,票面利率为10%,复利计息,到期一次还本付息,所得税率为30%。
则:1000×(1-5%)=1000×(S/P,10%,3)×(P/S,r,3)-1000×10%×30%×(P/S,r,1)-1000×(1+10%)×10%×30%×(P/S,r,2)-1000×(1+10%)×(1+10%)×10%×30%×(P/S,r,3)
2、某公司发行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债券,票面利率为10%,复利计算,面值1000元,期限5年。
^根据债券价格公式,等于未来现金流的现值,所以P=C/(1+r)^t,C为每期现金流,1-4为1000*10%=100,第五期为1000+100=1100.计算得内在价值为1079.854201。
一次还本付息债券是按单利计算。
在债务期间不支付利息, 只在债券到期后按规定的利率一次性向持有者支付利息并还本的债券。
一次还本付息债券是指在债务期间不支付利息, 只在债券到期后按规定的利率一次性向持有者支付利息并还本的债券。
(2)一次还本付息债券扩展资料:
我国的一次还本付息债权可视为零息债券。
单利计息、到期一次还本付息的债券:发行价格×(1-筹资费用率)=债券面值×(1 债券期限×票面利率)×(P/S,r,n)-债券面值×票面利率×所得税率×(P/A,r,n)。
复利计息、到期一次还本付息的债券:发行价格×(1-筹资费用率)=债券面值×(S/P,票面利率,n)×(P/S,r,n)-各期利息抵税现值之和。
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其会计处理可以这样做:
借:应收利息(票面利息)——分期付息到期还本
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票面利息)——到期一次还本付息
贷:投资收益——期初债券的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差额: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3、计提长期债券投资利息2000元,该债券为到期一次还本付息的企业债券?(做会计分录)
期末计提到期时一次还本付息的应付债券利息,应计入应付利息账户,会计分录为:
借:应收利息 2000
贷:长期债权投资——应计利息 2000
财务费用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筹集资金而发生的筹资费用。包括企业生产经营期间发生的利息支出(减利息收入)、汇兑损益)、金融机构手续费,企业发生的现金折扣或收到的现金折扣等。
应付利息是指企业按照合同约定应支付的利息,包括吸收存款,分期付息到期还本的长期借款,企业债券等应支付的利息。本科目可按存款人或债权人进行明细核算。应付利息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应付未付的利息。
4、“一次还本债券” 和“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债券”有区别么?
分期付息到期还本和到期一次还本付息的债券在计算发行价格(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时是有区别的:
1、分期付息到期还本的债券价值P=I*(P/A,i,n)+M*(P/F,i,n)
其中:I是每年按票面利率计算的票面利息,M是到期本金;I*(P/A,i,n)得到的是按普通年金现值系数计算出的,每年年末收到同笔利息(分期付息)折现到当前时点的价值;M*(P/F,i,n)得到的是按复利现值系数计算出的,若干年后到期收回本金(一次还本)折现到当前时点的价值;两者加总即是该债券的实际价值,该价值可作为发行价格的参考数据。
2、到期一次还本付息的债券价值P=M*(1+n*i)*(P/F,i,n)
其中:I(到期一次付息)每年的票面利息是M*i,总利息就是n*M*i;M(到期一次还本)是到期本金;本利和加总后再乘以(P/F,i,n)复利现值系数计算出的,若干年后到期一次收回本金和利息折现到当前时点的价值,该价值可作为发行价格的参考数据。
5、一次还本付息债券是按单利算还是按复利算?
一次还本付息债券是按单利计算。
在债务期间不支付利息, 只在债券到期后按规定的利率一次性向持有者支付利息并还本的债券。
一次还本付息债券是指在债务期间不支付利息, 只在债券到期后按规定的利率一次性向持有者支付利息并还本的债券。我国的一次还本付息债权可视为零息债券。
6、一次还本付息债券摊余成本
①持有至到期投资为分期付息,一次还本债券投资:
借:应收利息(债券面值×票面利率)
贷:投资收益(持有至到期投资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差额,或借记)
此时,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本金)-[现金流入(面值×票面利率)-实际利息(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已发生的资产减值损失,这里可以将期初摊余成本理解为本金,而每期的现金流入可以理解为包含了本金和利息两部分,其中“现金流入-实际利息”可以理解为本期收回的本金。
②持有至到期投资为一次还本付息债券投资: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债券面值×票面利率)
贷:投资收益(持有至到期投资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差额,或借记)
此时,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本金)+实际利息(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已发生的资产减值损失,因为是一次还本付息,所以此时的现金流入为0,则实际利息增加期末摊余成本。
这样可以么?
7、计提一次性还本付息的债券利息为什么不计入资产负债表的应付利息项目?
因为应付利息是一项流动负债,是在一年内必须要支付或兑现的负债。
而一次性还本付息的债券利息,并不会在每个计息期都支付,而是到了债券到期日才一次性支付的,而应付债券一般都是在一年以上的期限,是非流动负债,那么其应计利息也是非流动负债了,所以不能反映在流动负债项目中。故应当计入到应付债券的账面价值中的。
短期借款计提的利息、分期付息到期还本的长期借款及应付债券计提的利息应当记入“应付利息”科目;计提的一次还本付息债券利息应当记入“应付债券——应计利息”科目。
(7)一次还本付息债券扩展资料
应付利息的账务处理:
1、资产负债表日,应按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的利息费用,借记“利息支出”、“在建工程”、“财务费用”、“研发支出”等科目,按合同利率计算确定的应付未付利息,贷记本科目,按其差额,借记或贷记“长期借款——利息调整”等科目。
2、合同利率与实际利率差异较小的,也可以采用合同利率计算确定利息费用。实际支付利息时,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3、本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应付未付的利息。
8、债券价值是怎么计算的,比如到期一次还本付息,还有每年付息,各种情况都该怎么算啊?
债券价值=未来各期利息收入的现值合计+未来到期本金或售价的现值,债券价值是指进行债券投资时投资者预期可获得的现金流入的现值。债券的现金流入主要包括利息和到期收回的本金或出售时获得的现金两部分。当债券的购买价格低于债券价值时,才值得购买。
单利计息、到期一次还本付息的债券:发行价格×(1-筹资费用率)=债券面值×(1+债券期限×票面利率)×(P/S,r,n)-债券面值×票面利率×所得税率×(P/A,r,n)。
复利计息、到期一次还本付息的债券:发行价格×(1-筹资费用率)=债券面值×(S/P,票面利率,n)×(P/S,r,n)-各期利息抵税现值之和。
(8)一次还本付息债券扩展资料:
债券投资注意事项:
1、了解债券投资的风险所在。价格变动风险:债券市场的债券价格是随时变化的,所以投资者要谨慎把握债券的价格。
2、转让风险:当投资者急用资金而不得不转手债券时,有时候不得不压低价格。
3、信用风险:这个主要发生在企业债券中,因为由于各种原因,企业优势不能完全履行其责任。
4、政策风险:由于政策的变动到这债券价格的变化。
5、如果债券的卖出净价没有发生变化,那么投资者任何时候买入都没有差别。买卖有差价,当天买当天卖投资者会亏,因为银行的买入价低于卖出价,相当于投资者而言,买价高于卖价。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债券价值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一次还本付息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复计利息
9、期末计提到期时一次还本付息的应付债券利息,如何做分录?
分录有三种情况,如下:
正常发行:借:财务费用
贷:应付债券--应计利息
折价发行: 借:财务费用
贷:应付债券--利息调整
应付债券--应计利息
溢价发行:借:财务费用
应付债券--利息调整
贷:应付债券--应计利息
财务费用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筹集资金而发生的筹资费用。包括企业生产经营期间发生的利息支出(减利息收入)、汇兑损益)、金融机构手续费,企业发生的现金折扣或收到的现金折扣等。
应付利息是指企业按照合同约定应支付的利息,包括吸收存款,分期付息到期还本的长期借款,企业债券等应支付的利息。本科目可按存款人或债权人进行明细核算。应付利息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应付未付的利息。
(9)一次还本付息债券扩展资料
债券是企业依照法定程序发行,约定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的有价证券。应付债券就是企业在记账时的一个会计科目,即发行债券的企业在到期时应付钱给持有债券的人(包括本钱和利息)。
应付债券是指企业为筹集长期资金而实际发行的债券及应付的利息,它是企业筹集长期资金的一种重要方式。企业发行债券的价格受同期银行存款利率的影响较大,一般情况下,企业可以按面值发行、溢价发行和折价发行债券。
债券发行有面值发行、溢价发行和折价发行三种情况。企业应设置“应付债券”科目,并在该科目下设置“债券面值”、“债券溢价”、“债券折价”、“应计利息”等明细科目,核算应付债券发行、计提利息、还本付息等情况。
企业按面值发行债券时,应按实际收到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按债券票面金额,贷记“应付债券——面值”科目;存在差额的,还应借记或贷记“应付债券——利息调整”科目。